|
蚊媒傳染病怎么防?——國家疾控局解答熱點關切近期,我國南方個別城市發(fā)生基孔肯雅熱輸入疫情并引發(fā)本地傳播。針對當前公眾關心的諸多蚊媒傳染病防治熱點問題,國家疾控局組織中國疾控中心專家作出權威解答。 熱點一:什么是蚊媒傳染。 答:蚊媒傳染病指的是通過蚊子叮咬傳播病原體的疾病。其中,登革熱、基孔肯雅熱、寨卡病毒病是在全球廣泛流行的3種常見病毒性蚊媒傳染病。 三者均主要由埃及伊蚊、白紋伊蚊叮咬傳播,不會通過日常接觸或呼吸道傳染。 登革熱:由登革病毒引起,典型癥狀包括高熱(可達40℃)、劇烈頭痛、肌肉關節(jié)痛、皮疹,嚴重者可能出現出血或休克。多數登革熱患者癥狀輕微或無癥狀,會在一兩周內好轉。 基孔肯雅熱: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,典型癥狀包括突然發(fā)熱,常伴有嚴重關節(jié)痛,尤其影響手腕、踝關節(jié)和指趾等小關節(jié)。皮疹、肌肉痛、乏力等也較常見。大多數人一兩周內恢復。 寨卡病毒病:由寨卡病毒引起,約80%普通成年人感染后無癥狀。少數人會出現低熱、皮疹、結膜炎等輕微癥狀,通常1周內自愈。然而,孕婦感染會帶來極大健康風險,病毒可通過胎盤感染胎兒,導致“小頭畸形”、胎兒頭部和腦部發(fā)育異常及其他嚴重出生缺陷。 熱點二:有無特效藥或疫苗,如何治療? 答:目前國內尚無針對這三種疾病的疫苗或特效藥。臨床上主要采取支持性治療、實施防蚊隔離治療。 針對基孔肯雅熱,充分休息、補充液體以及服用非處方止痛藥(如對乙酰氨基酚)可緩解部分癥狀。 專家強調,患者在排除登革熱之前,切勿服用阿司匹林或其他非甾體抗炎藥(如布洛芬),以降低誘發(fā)登革熱出血的風險。 熱點三:個人如何有效預防? 答:在個人防護方面,盡量為自己打造一個安全的“無蚊空間”。 戶外活動要防蚊:戶外活動時盡量穿淺色長袖衣褲,宜在皮膚暴露部位和衣服上噴涂含有避蚊胺、驅蚊酯、羥哌酯和檸檬桉葉油等活性成分的驅蚊液或驅蚊花露水,并按照說明使用。 住宿環(huán)境需防護:優(yōu)先選擇安裝有紗門紗窗的住宿場所,可使用蚊帳、電蚊拍或滅蚊燈等物理措施防蚊滅蚊,也可以使用電熱蚊香液等化學手段滅蚊。 出現癥狀速就醫(yī):若出現發(fā)熱、皮疹、關節(jié)痛等相關癥狀,應立即就醫(yī)并告知旅行史和蚊蟲叮咬史,以便醫(yī)生能夠及時準確地診斷和治療,并及早實施防蚊隔離,避免傳染給家人和朋友。 熱點四:出境旅行需注意什么? 答:專家建議,暑期出境旅行要主動了解風險。通過互聯(lián)網、咨詢海關或國際旅行衛(wèi)生保健中心等多種渠道,提前了解目的地蚊媒傳染病疫情的發(fā)生情況和防控建議。 專家明確強調,孕婦應盡量避免前往寨卡病毒病流行區(qū)。 其次,提前備足防護用品和常用藥物。包括驅蚊液、蚊帳、淺色長袖衣褲、解熱鎮(zhèn)痛藥等,以備不時之需。 旅行結束后兩周內仍需預防蚊蟲叮咬、做好健康監(jiān)測。一旦出現發(fā)熱等不適,應及時就醫(yī)。 熱點五:出現本地疫情時,公眾如何配合好防控? 答:主動配合社區(qū)清除積水容器,定期清理蚊蟲孳生地。主要采取清理衛(wèi)生死角、翻盆倒罐、加蓋、水培改為沙土或陶粒種植植物、疏通排水溝、投放滅蚊幼劑等方式。 疫情區(qū)域居民外出需加強做好個人防護。 專家強調,三種蚊媒傳染病的防控關鍵都在于切斷“人-蚊-人”傳播鏈。當前正值夏季蚊蟲活躍期,全民參與防蚊滅蚊是保護健康的核心舉措。 編輯:金文婕 審核:王仕偉 版權聲明:如有侵權 請聯(lián)系刪除 |